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AI短剧井喷?《山海奇镜》导演陈坤:这是一场代际型影视革命

作者:烹小鲜发布时间:2024-07-19

2024年7月19日刊|总第2406期

短剧与AI,两个新物种在近期频频大碰撞。

快手短剧联合快手可灵AI大模型、创作者“闲人一坤”导演陈坤,共同推出取材自《山海经》、完全由AI制作的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

博纳影业去年成立AIGMS制作中心,在近期上映电影《传说》中用AI技术还原27岁的成龙,与抖音、剪映旗下即梦AI共创的科幻AI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也于上周上线;

今年3月,由触飞瑞拓出品制作的“全球首部全流程AI短剧”《白狐》在多平台播出。

以上三部作品,见证了AIGC与影视内容结合的可能性与高速迭代价值。也许在有生之年,我们真能将《头号玩家》中的数字化世界变成现实。

但从影视专业角度来看,当下的AI短剧仍然是稚嫩的,急需解决画面连续性、场景人物一致性、人物嘴部动作与配音协调性、人物微表情僵硬等问题,才能有更加精细化的观看体验。

对此,影视人与技术大牛是怎么思考,又是如何应对的?

画面流畅度与故事丰富性

能共存吗?

先说最早上线的AI全流程短剧《白狐》,其操盘者蔺志强告诉烹小鲜,这是创作者抢先尝试新物种、自发上传至视频平台的AI短剧,正片共两集,讲述白狐与药师千年虐恋的故事。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也坦诚《白狐》仍存在PPT感过强、人物无法开口说话等问题,但首次尝试就感受到全流程AI制作在降本增效方面的巨大潜力

抖音×博纳的科幻AI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则更加偏重讲故事,设定地球已经被毁灭了16次,第17次重启,各方势力瞄准三星堆古蜀国文明,认为可以拯救未来的秘密就藏在古文明之中。

以伊莎贝拉为代表的西方势力,与以吴星言为代表的(看似)正方势力,共同锁定了一个家传考古学家江城,他的大脑中存储了有关古蜀国历史的记忆。

二人将江城带到海底量子计算机的中央机房,通过他的大脑接入数字世界,推演复原数千年前的古蜀国。但这一切都是骗局,伊莎贝拉势力目标是找出古蜀国纵目人冢里的宝藏。吴星言的故事还没展开,大概会与拯救世界有关。

总体来看,《三星堆》类型属于科幻+探险,相当于美式大片融合了《盗墓笔记》+《三体》,整体故事架构在AI短剧中算是比较完整,悬疑意味也很足。

根据即梦AI官方信息,这部短剧基于豆包大模型技术,制作流程涵盖AIGC剧本创作、概念及分镜设计、图像到视频转换、视频编辑和媒体内容增强等十种AIGC技术,从今年2月开始制作,在五个月时间里制作出13集、总时长52分钟。

AI的引入,确实为短剧故事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

《三星堆》场景画面横跨埃及金字塔、巨石阵、南美玛雅遗址、中国西安兵马俑等各处历史遗迹,甚至上演“兵马俑睁眼了”等情节,世界毁灭与古文明重建等场景同样震撼十足,这是非AI制作不能实现的。

但全剧依然没有摆脱PPT感,在主人公怼脸镜头中大量采用无意义的“希区柯克变焦”,使故事节奏有些奇怪。

同时,该剧AI难以完成人物面部微表情,几乎所有人物正脸面对镜头说台词都只有嘴能动,眼神动态毫无变化,口型与台词也无法对应。这导致男主江城呆板的面部表情几乎完全跟不上相对活泼的配音,观感多少有些割裂。

与之相比,快手最新释出的AI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路线几乎完全相反,重画面、轻故事

渔人少年李行舟母亲被海底九头蛇水怪九婴抓走,就此踏上救母之路。少年一路过蠃鱼、胜共工、遇鲲化鹏,最终拿着水神戟劈开无望海、击败九婴,救出父母和村民。

目前第一季5集已全部释出,全集共13分钟,故事简单到近乎直白,总播放量超1600万。

这个数据在短剧中不算突出,但相比前人,《山海奇镜》的画面流畅度已经达到当下AI影视的最高水准,基本不见PPT感,剪辑节奏也最大限度靠近标准影视剧。

同样的,《山海奇镜》在大场面塑造上毫不逊色,对《山海经》中水神共工、火神祝融,神兽鲲、鹏、蠃鱼、九婴、鲛人的影像化塑造都称得上震撼。

更关键的是,这部AI短剧实现了人物皮肤纹理、微表情动态的精细化处理、人物肌肉动态处理合乎物理规律的一致性等,如上图行舟眼神中的恐惧、下图水爷的眼神变化细节等,都让AI影像更加真实可感。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太短,对于故事的容纳相对有限

当然,作为一个诞生仅半年的新物种,AI短剧能做到当下程度已然称得上惊喜。完成从0到1通道搭建的先行者值得称颂,此后就是技术与创意的飞速迭代。

走得最快的抖快两部AI短剧各擅胜场,如何将二者结合,实现高流畅、高精度下的丰满故事,或许将是下个阶段AI影视的突破重点。

世界第一?

尚需解决一致性问题

为什么要投身于AI短剧?

快手文娱业务负责人陈弋弋给出一组数据,快手平台上每天约有超2.7亿用户在观看短剧,尽管短剧创作者已超10万,但相比广袤用户,当下短剧产能仍然是远远供不应求的。

通过AIGC技术赋能短剧,不管是用于创作支持、还是全流程AI制作,对于快手短剧供能而言都是最好的解法。对此,快手还推出了“星芒短剧×可灵大模型”创作者孵化计划,给予定向扶持。

今年6月,快手发布文生图大模型-可图(Kolors)、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Kling),后者可实现图生视频、视频续写功能。在《山海奇镜》中,重点在文生图、图生视频两个阶段。

导演陈坤表示,其实去年就使用ChatGPT(生成脚本)+Midjourney/DALL·E 3(文生图+分镜)+PixVerse(图生视频)做好了短剧的第一个预告片,引发了AI视频圈的大量关注。今年上半年与快手星芒短剧签订合作,但第一版作品自己和平台都不满意。

在调整中,恰遇快手可灵AI大模型上线,他们立即联系了可灵AI团队并达成合作,使用可灵重新剪辑制作了《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的最新版。

他也在个人账号上发出了重制版(上)与原版(下)的对比视频,可以清晰看出,重制版更加重视动态细节,人物表情也更加真实、丰富

为什么将第一部AI短剧作品重点放在画面效果而非故事性上?陈坤分享了一个与张艺谋有关的小故事。

将近十年前,他作为执行总导演和总导演张艺谋录制某个综艺,正值电影《长城》上映。和张导一起看完首映后他忍不住发问,为什么不把电影中“饕餮”的形象做得更智能、更有交流感一点?

张艺谋回答,因为预算是有限的,现有的特效都是精确到在剪辑台上一格一格抠出来,观众能看到的已经是主创能做到的最大效果。

这件事让他很受触动,即便是中国顶级导演如张艺谋,也要在特效表现上受限,“那这一定是传统影视行业的巨大痛点。”

所以他将首部作品确定为玄幻,并且尽量把画面效果精细化,期待用成熟的AI技术实现曾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特效画面。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以10人小团队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在传统影视工业中至少需要百人以上团队3-6个月才能实现的作品效果,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

但当下仍然是发展初期,陈坤坦言,AI影视仍然需要解决画面一致性问题

比如特效团队制作一座浮空岛耗时耗力,可完成后就能在基础上实现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用AI制作更高效,但无法保证背景变换后一花一木仍在原地。全世界AI大模型竞速,或许竞的就是这个一致性。

而在当下几乎所有AI大模型中,他认为快手可灵“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比如《山海奇镜》中最为业内称道的“水神共工从山里站起来”这个镜头,实现了从半体到立体的转体动作,包括头发的漂移质感、周围山石崩裂的效果等,高度符合提示词要求与物理运动逻辑。“在可灵出现之前的大模型中,这是个比较难以产生的镜头。”

可灵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快手视觉生成与互动中心负责人万鹏飞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可灵AI大模型可以通过学习与扩散模型,呈现出复杂的物理规律的效果。比如首次发布的AI生成“男人吃面条”视频,在一个动作中完成复杂多物体的交互。

第二,可灵发布后直接开放给所有用户,能够在用户的反馈中不断迭代更新,逐步改进。“从技术的判断来说,AI技术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障碍”,现有的问题都将一个个解决。

同为AI生成,与一年前技术(上)对比

作为身处AI影视浪潮最前线的从业者,陈坤认为,最新技术对于AI影视革命带来的影响是代际型的,不再是此前参数的微调

三部连发只是前调,以上AI短剧均透露有后续多季开发计划,其中《三星堆》第二部据悉已进入筹备期。加之各大平台与片方的AIGC团队布局,AI影视内容井喷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当下仍然只是微弱的幼苗,但AIGC内容对传统视频的冲击显然已经开始了。新的风向吹往何处?【烹小鲜·AIGC】将持续关注。

文 | 子路

注:全文图源网络

-END-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