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的作者是凯德·梅兹 (Cade Metz),纽约时代日报的科技记者,凯德·梅兹在连线杂志和纽约时代日报工作期间,曾采访过400名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工作者,这构成了本书的基本素材,为了验证素材的准确性,又额外进行上百次专题采访,最终形成本书。
[Genius Makers: The Mavericks Who Brought A.I. to Google, Facebook, and The World]
这本书不是介绍科技本身,而是叙述这些科技背后人和公司的故事。
这本书还有一个中文版本:【深度学习革命】,中文版无论书名还是目录都与英文版不同。这可能是译者自己对本书的理解。

后台回复dlr获取中英文pdf,仅用于个人学习,严禁任何形式商业传播。
下面是我对本书的一点感受。
深度学习的开端可以从一个叫做弗兰克.罗森布拉特的人说起,他是一个绅士,他在面对马文.明斯基的指责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大方承认了感知机的缺点。
感知机是神经网络的起点也是本书的起点。
马文.明斯基和弗兰克.罗森布拉特是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的校友,马文.明斯基对弗兰克.罗森布拉特的指责,与其说是两人的个人恩怨,不如说是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的矛盾。
那你知道这两个主义之间的其它有趣故事吗?
1956年,在感知机诞生初期,大家谁也不知道后来的神经网络,也就是感知机的衍生品会在60年后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从感知机到神经网络的出现,这60年,人工智能起起伏伏,经历两次寒冬。
那你知道每次寒冬降临前夜的故事吗?
2012 AlexNet赢得了ImageNet挑战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但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那你知道这场比赛后发生了什么吗?
AlexNet使用的卷积神经网络实际上源自杨立昆,在AlexNet赢得比赛的当晚,杨立昆连夜召集实验室人员开会,对整个事件进行分析,会议夹杂着后悔和遗憾的气息。
之后,百度邀请辛顿加入,辛顿除了具备超强学术能力,同样具备敏锐的商业头脑 ,他和AlexNet另两位作者立刻成立了DNNResearch,同时邀请谷歌,DeepMind,微软加入竞拍,最终谷歌以44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DNNResearch。
这场由百度发起的竞拍后来被视为各大科技巨头在深度学习领域展开军备竞赛的发令枪。
军备竞赛的背后是人才的争夺和公司的兼并。
那你知道谷歌,微软,Facebook是如何布局?如何展开军备竞赛?如何抢夺人才?
人才首当其冲,这其中包括反向传播算法和AlexNet的作者辛顿、Tensorflow的开发者杰夫-迪恩、GAN的发明人伊恩-古德费洛、ImageNet的创始人李飞飞、谷歌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人吴恩达、CNN创始人杨立昆、以及在2023年主导OpenAI政变的伊利亚-萨特斯基弗等等。

最后,辛顿加盟谷歌,杨立昆加盟FaceBook,吴恩达加盟百度,本吉奥留在学术界。
那你知道这些人背后的故事吗?
AlexNet赢得了ImageNet挑战赛后,百度率先嗅到商机,虽没有收购DNNResearch,但这引起了国内公司对神经网络的关注,谷歌将DNNResearch收入囊中和又收购了DeepMind,就是在2016年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的母公司。
那你知道这些收购背后的故事吗?
AlexNet赢得了ImageNet挑战赛,面对神经网络这个新技术,仍然不被很多人接受,例如,微软,以及谷歌的传统搜索部门,这就导致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处于落后地位。
那你知道神经网络最终是如何被所有人接受的吗?
所有这些疑问你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没有技术原理,所以你不用有心理负担,每个故事都富有情节,定能引起你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