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世铭居有幸受邀参加了华南美国商会位于广州天河区的微软广州分公司举办的以GPT为主题的研讨会——“ChatGPT,下一代的变革”。在这场为期半天的活动中,我们听取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的看法,对GPT有了更多、更深一层的理解。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其中的一大亮点便是微软与 OpenAI 的紧密合作。微软的技术总监Austin Wang介绍说,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巨头之一,微软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与 OpenAI 共同开创新一代智能科技。早在2019年,微软就已经向OpenAI提供了10亿美元的投资,支持 OpenAI 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OpenAI 选择微软 Azure 作为其首选云计算平台,充分利用其高性能计算能力,为 AI 项目提供稳定支持,双方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规模模型开发方面展开技术合作,共同探索更为先进的创新技术。例如广受好评的GPT-3,就已成功融合了微软的部分产品。集内容生成、总结能力、代码生成、语义检索等功能和场景,广泛应用到各行业,金融、教育、医疗、电商等。
奥美的上海创意艺术总监Neil Nand也向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广告和创意行业的广泛应用,涵盖了图片、文案、视频等方面。除了这些直接传达到C端的作品,AI对于广告投放策略、目标用户分析、社交媒体管理等方面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广告投放方面来看,AI可以帮助预算的分配、实时检测广告效果、及时调整广告投放频率,极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成本,并且数据更快速更精准。
在视觉设计方面来看,或许它暂时没办法完全取代人类的个性化创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出图的超高速度、精准布局、丰富类别,甚至会生成让你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人工智能还有一些大家关心的涉及到法律相关的内容,比如版权问题。美国目前定义的是,由AI产生的东西是没有产权问题的。来自方达律师事务所Kate女士对人工智能就法律方面展开了一些讨论。
数据隐私与保护
GPT 等 AI 技术在处理用户数据时,可能涉及到数据隐私和保护问题。因此,在使用 GPT 时,开发者和企业需遵循适用的数据保护法规,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知识产权
关于 GPT 自动生成的文本、艺术作品和其他创意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尚未明确。法律界正就此展开讨论,探讨是否应将 AI 生成的作品视为原创作品,以及版权应归谁所有。
法律责任
当 GPT 生成的内容涉及误导、虚假信息、侵权行为等问题时,如何界定法律责任成为一个关键议题。法律界需确定责任归属,究竟是 AI 技术的开发者、用户还是其他相关方应承担责任。
伦理与道德
使用 GPT 等 AI 技术可能涉及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传播仇恨言论、歧视信息或有害内容。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和规定,确保 AI 技术的合理和道德使用。
总之,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定义针对 GPT,但随着 AI 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法律界正努力解决与之相关的法律、道德和伦理问题。
此次活动让在场嘉宾深刻体会到GPT对于下一代变革的重要性。GPT 技术在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开拓新的商业机会。我们相信,随着 GPT 和其他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将在未来从中获益更多,而我们每个人,都将会是这从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