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枫松
编辑 | 西贝
ChatGPT 掀起了科技行业的军备竞赛。
3 月 15 日,OpenAI 发布新一代多模态模型 GPT-4,首次支持图片转文字功能。仅一天后,百度在国内抢先推出“文心一言”内测版。3 月 21 日,谷歌版 ChatGPT——“Bard”上线;4 月 9 日,三六零官方宣布,基于 360GPT 大模型开发的“360 智脑”落地搜索场景;4 月 11 日,阿里巴巴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正式亮相……
几乎与此同步推进,互联网企业们争先恐后地将大模型技术本身应用到自家的产品。
大模型技术本身与应用层相辅相成。技术不投入应用场景便没有盈利能力,其超高的投入不可持续。技术的应用不仅赋能了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应用层的庞大的用户基础也为技术的迭代更新提供了数据来源。
李彦宏曾在“文心一言”的发布会上坦承产品训练不充分、不完美,希望用户使用可以让数据飞轮转起来。
01
掘金 GPT
微软先发制人。3 月 17 日,微软宣布 Microsoft 365 服务已全面接入 AI 驱动工具 Copilot。微软CEO纳德拉表示,Copilot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这意味着人机交互迈入了新阶段,新一轮的生产力大爆发正在开启。
国内大厂不甘落后,一个月后,正式加入了这场生产力竞赛。
4月11日,字节跳动旗下办公软件飞书发布视频,预告专属智能助手“My AI”,展示了一键总结会议纪要,自动创办待办事项,自动对其团队目标等功能,并声称“My AI”能做的远不止于此。
一周后,钉钉、WPS和印象笔记三家办公软件同时下场,发布了自家的”AI办公助手“。其中,钉钉依托阿里巴巴自研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展示了在群聊、文档、视频会议、应用开发四个场景下的不同功能。
腾讯的表现则相对平静。3月22日,腾讯发布2022年四季度财报,总裁刘炽平表示,将投入大量资源打造基础技术模型,并将生成式AI用于社交、广告、游戏和云计算等各领域,但不会急于求成。他还表示,聊天机器人只是未来众多产品中的一种,视其为长久发展机会而非迫切需要解决的威胁。但目前也有消息称,腾讯文档在内测智能文档功能。
协同办公软件,已经成为了展示大模型与AI能力的排头兵与试金石,其背后是极具吸引力的商业化前景。
持续的疫情曾助推协同办公市场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4.61亿,占网民整体的43.8%。据亿欧智库相关报告,2021年中国数字化办公市场规模达973.89亿元,2022年市场正式突破千亿元的大关。
目前,钉钉、飞书和企业微信三足鼎立,AI能力成为了市场扩张中新的突破口。
02
抢食算力
除海量数据外,算力是训练大模型的另一基础,这一有限的资源正在被大厂们抢食。
目前用于训练大模型的主力芯片是英伟达的A100和H100 GPU。
据悉,要训练出GPT-3.5这样的大模型至少需要1万张A100的芯片集群,硬件投入就需要20亿元,而中国目前可用作大模型训练的A100芯片总共只有约4万张。这些GPU大量掌握在阿里、百度等现有互联网巨头手中。它们正夜以继日地完善自己的类ChatGPT产品。
市场上再难有新的算力增量。
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出台限制措施,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大陆、香港和俄罗斯出口高端GPU,中国只能向英伟达购买算力一致但传输速率只有A100三分之二的特供版芯片A800,且此后算力更强的GPU芯片都会被限制,包括中国企业自研的芯片。目前,即使是“阉割版”的A800在国内也已被炒到原价2倍多,且紧俏到脱销。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加剧,不排除未来美国政府会祭出更严格的限制措施。
03
被颠覆的恐惧
道德伦理,数据安全,知识产权……除瞩目与喝彩之外,AI发展还招致了大量争议。
3 月 29 日,马斯克联名千余名业界、学界人士发表公开信,慷慨陈词:
我们是否应当让信息渠道充斥机器的套话和谎言?我们是否应当让 AI 替代人类的工作?我们是否应该发展超越我们、淘汰我们并取代我们的非人类智识?我们是否应该冒险失去对人类文明的控制?……
公开信呼吁,立即暂停训练比 GPT-4 更强大的 AI 系统,暂停至少持续六个月,以防范其对社会的潜在风险。截至目前,已有近 30000 名人士签署了该公开信。
作为昔日 OpenAI 的“合伙人”,马斯克还公开批评 OpenAI 正在“训练 AI 说谎”,并表示 OpenAI 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闭源的营利性组织,与微软密切相关。
人工智能的野蛮生长终难持续。
4 月 11 日,中国国家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生成的内容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国内相关产业或将迎来首份专门性监管文件。
同样,当地时间 4 月 11 日,拜登政府表示,正在就人工智能系统的潜在问责措施征求公众意见。两天后,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宣布已成立关于 ChatGPT 的工作组,被视为就人工智能发展制定共同政策的重要一步。
此前,意大利已经宣布禁止 ChatGPT,暂停 OpenAI 处理意大利人的数据,并对其展开调查。德国官员表示可能会跟进这一举措。另外还有欧洲多国监管机构正在考虑对 GPT 采取限制措施。
有业内人士称,在中国针对消费者应用的大模型开发未来或需获得许可。“在牌照制度实施之前,大家都会抓住‘红利期’尽快往前跑,跑得越快、长得越大的公司,未来越容易获得认可。”这一心态同样加剧着大厂间的竞争。
尽管对 AI 的发展批评有加,马斯克最终还是毫不意外地加入了这场竞赛。
4 月 17 日,马斯克宣布将推出一个他称之为“TruthGPT”的 AI 平台,以挑战微软和谷歌的产品。他还谈及了自己关于 AI 的愿景——最大程度上寻求真相,尝试理解宇宙的本质。
知情人士称,马斯克一直在从谷歌挖人,以成立一家公司与 OpenAI 竞争。
或许相比于人类文明,“马斯克们”更怕被颠覆的,还是自己。